取自pixabay
(吉隆坡22日讯)调查发现,收入不足且开销大,导致67%大马人连10%的收入都储蓄不了。
根据大马财务规划理事会(MFPC)与大马傅特拉大学合作研究的《2024年大马财务能力与咨询服务利用情况调查》,14%受访者表示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,53%者每月储蓄则不足10%的收入。
大马财务规划理事会主席伍贤庆说,此趋势令人担忧,因这凸显许多人在支付日常开销后,很难储蓄或忽视了为紧急情况做准备的重要性。
他今日为“我的金钱和我”研讨会致词时说,大马迫切需要针对性财务教育,特别是涉及贫困、低收入群体及年轻人。
不重视退休规划
他说,资本市场发展基金(CMDF)资助的研究结果也发现,44%受访者更倾向于重视当前的舒适生活,而非为退休规划:“这反映人们更重视当下的舒适和生活方式,而非长期储蓄。”
此外,大马人对于金融产品的理解及金融行业组织的职能也存在一些问题,如只有54%者理解,回教金融产品并非无风险。
伍贤庆提到,大马对回教金融产品的理解在过去几年有所下降。
研究也发现,55%者误以为信贷咨询与债务管理机构(AKPK)提供金融贷款,凸显公众对该机构缺乏认知。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帮助个人管理债务问题。
应掌握正确理财观念
社会保险机构副总执行长阿兹鲁安阿里芬在会上强调,拥有个人理财规划知识,对确保财务稳定和更有保障的未来非常重要。
他指出,年轻人破产案例逐渐增多,已达到令人担忧的程度,因此掌握财务管理技能及作出明智财务决策的能力,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。
“财务教育须从年轻开始,让年轻人学会并实践个人财务管理,养成良好理财习惯,让他们远离财务误区或不当行为。”
他强调,个人财务规划不仅是存钱,也涵盖四个主要元素,即财务管理、资产保护、资产积累和资产分配。
(吉隆坡15日讯)大马人储蓄和投资变得更具挑战,对国民投资机构(PNB)的资产管理规模(AUM)增长带来压力,该机构将执行六大关键支柱转型,让资产管理规模于2027年增长到4000亿令吉。
国民储蓄将增加
实现4000亿令吉资产管理规模的目标,意味人民的储蓄也随之增加。
国投机构总裁兼总执行长的拿督阿都拉曼接受《The Edge》访问时指出,冠病疫情后,国人通过基金储蓄及投资的金额减少,该机构的资产管理规模自2021年起,表现停滞不前,旗下土著信托基金(ASB)利息更处于低位水平。
“过去10年,资产管理规模按年平均增长5%,并于2020年后显著放缓,甚至在2023年面临按年收窄1.3%状况。此放缓趋势影响独资子公司兼基金管理人—国民信托基金公司(ASNB)营收及净利,导致自2020年以来,土著信托基金利息一直处于10年低位水平。”
他说,过去10年,该基金利息介于每单位4.25仙(2020年)和8.25仙(2017年)。
第二次接管该机构领导任务的阿都拉曼希望改变此局面,再次增加资产管理规模,他表示将执行为期三年的战略计划—LEAP 6,即通过六大关键支柱转型,将资产管理规模从去年的3490亿令吉,到2027年增长到4000亿令吉。
“这些支柱包括销售和分销、投资、国投公司转型、知识、创新和可持续性。”
阿都拉曼
多元化投资提升回报
阿都拉曼表示,该机构不应仅是依赖自愿储蓄累积资金,而需有计划的推动资金增长,才能提供可持续回报。
“因此,除了通过销售和分销,改变我们的被动立场,转为积极推广金融素养及定位为大马人的投资工具,我么也将采取积极措施,推动国内的投资公司提供更好投资价值,以及多元化投资组合来提升基金回报。”
他说,该机构将扮演激进投资者角色,引导旗下投资公司,尤其是策略持股公司从治理至业绩层面转型,提升资本回报,与政府的Gear-Up计划一致,促进国内投资。
“策略持股公司包括马银行、实达集团、DPharma和森那美;持有10%股权或以上的核心公司,包括金务大、国能和联昌集团。”
他表示,该机构会继续采取资产多元化策略,范围包括地理位置和资产类别,并计划于2027年底将全球资产配置增加到30%。
“将全球资产配置增加到30%,为公平合理目标,符合政府的全球公平多元化标准,既可推动资本流动,也能保持令吉汇率强稳。”
根据报道,在多元化战略下,该机构全球资产组合,从2016年的不到2%资产管理规模,增加到去年底的23.3%,并帮助该机构度过疫情和后疫情时期的挑战。
该机构资产组合中,53.1%或1850亿令吉的资产管理规模,投资于马股,占大马交易所约2万亿令吉总市值近10%。
此外,有14.2%投资于全球股市,10.4%投资于现金和货币市场,9.8%投资于固定收益,7.1%投资于房产业市场,5.2%投资于私募股权,0.2%投资于其他领域。